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李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27日在北京表示,提供全球服务以来,北斗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化偏见是文明交流与融合的最大障碍,给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深深扎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承载着全体人民的共同记忆和历史情感。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习近平主席强调,“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一个国家文明的核心和本质是社会制度及其发展道路,尊重文明多样性就是尊重各国家和各民族自主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同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历史证明,唯有抛弃文化偏见,促进不同文明在平等对话中求同存异、共生共荣,才能为人类共同繁荣提供持久活力。
摒弃文化偏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文明互鉴。文明交流互鉴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但是阻碍文明对话、威胁世界和平发展的文化偏见依然存在。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中,政治与经济的霸权主义在文化上常表现为“文明优劣论”“文明中心论”等论调,其中以“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为突出代表。无论“文明冲突论”还是“历史终结论”,都没有摆脱“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种族优越”的窠臼。二者否认文明平等对话的可能性,是西方意识形态对抗、排斥非西方文化的战略手段,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维护其霸权地位的意图。诚然,人类文明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会造成理念的分歧,但不必然导致文明的对抗和冲突。人类历史不会终结于单一的意识形态,而是趋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在文明差异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对话合作,才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谈到其中的国际搜救服务,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林宝军表示,北斗系统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具有返向链路的确认功能。地面收到求救信息后,可以通过北斗特色的星间链路,利用可见的卫星将回执信息以及地面救援力量的准备情况等发送给求救者,显著提高遇险者在等待救援过程中的信心,有助于提高搜救的成功率。(完)
厚植价值根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涵养精神动力。共同价值观把握时代脉搏,凝聚价值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价值基础。共同价值观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立足于人类命运相连的现实,着眼于共同发展需求,旨在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等理念引领各国解决国际问题,促进世界发展进步。共同价值观是在共同利益汇合点上形成的最大公约数意义上的价值规范,既考虑到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又兼顾到各国的发展需求,体现了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共同价值观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尊重各主权国家的平等地位,推动各国参与共同价值观的构建,允许各国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依据自身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选择多元价值形式,在承认文明差异的基础上挖掘多元文明的共通点,引导文明多元共存,有利于消除价值观上的分歧,最大程度凝聚共识。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的有关情况。
冉承其说,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北斗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
在保障环境支撑新发展方面,冉承其介绍说,积极推进国家卫星导航法治建设,已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意见征集。近年来,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呈快速增长态势,截至今年底,累计申请7万件,位居全球第一。北斗国家标准和专项标准陆续发布,应用产业保障环境逐步完善。
筑牢文明基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现实支撑。“一带一路”既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打造互利互信的利益共同体、权责共担的责任共同体和前途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倡议源于中国,但是发展的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作为合作共赢的公共性产品,“一带一路”推动沿线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为全球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在深入推动各国经贸合作过程中建立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发挥各国平等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作用,促进沿线各国人文交流,增进各国政治互信,推动各国形成携手应对全球挑战、承担国际责任的价值共识。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之上更高层次的共同体。“一带一路”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引擎和对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通过“国家间共同体—区域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层推进,推动建立政治、经济、安全、生态、文化多领域的合作体系,使沿线各国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冉承其表示,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新一代北斗高精度天线、板卡、宽带射频芯片等系列产品完成研发,性能指标持续提升,已具备大规模应用推广条件。国外主流厂商也纷纷推出北斗三号新信号的基础产品。
此外,冉承其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提供定位、授时、导航的基本服务外,还有星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地基增强服务、国际搜救服务等六类特色应用服务体系。这也是北斗区别于其他导航系统创新应用的特点。
搭建文化桥梁需深化文明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当前,纾解文化差异的障碍是搭建文化桥梁的重要因素,而文明交流互鉴则是跨越这一阻碍的关键。文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相互认同,弥合文化差异和理念分歧,消除文化隔阂和偏见,推动文明交融与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构建话语体系,又要注重话语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各国文化传统和认知结构上的差异,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转变话语体系,丰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共同价值观指引发展方向,变革发展思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导向。共同价值观反映了各国共同价值追求,勾勒出人类美好社会的价值准则和构建蓝图,包含建设怎样的世界、构建怎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构想,为各国参与全球治理、共担国际责任、增进人类福祉指明了方向。共同价值观在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旨在消弭不同意识形态间的隔阂,增进国家间互信,扩展利益结合点。这种共赢共享的价值形式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价值评判标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道德规范,对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团结和带动各国平等参与全球事务、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为传统应用增添新活力方面,冉承其说,北斗与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融合不断深化,规模进一步扩大,成效进一步显现。“如交通运输部建设运行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入网车辆已超过650万辆,正在向铁路运输、内河航运、远洋航海、航空运输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纵深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民心相通,形塑文明共识,推动文明创新。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驱动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通过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和多样化人文交流活动,促进各国人民多层次、全方位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民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国家人民相遇相知、互信互敬,升华人民情感,促进形成共同发展的理念,在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人民之间搭建交流、合作、互信的桥梁。习近平主席提出,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带一路”倡议既认识到沿线国家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的差异,又注意到各国共谋发展的共同价值追求,最大程度促进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在差异中探寻不同文化的共性,推动各国形成文明共识。“一带一路”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增进各国交流和互动,发挥人文资源融合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为各国文化创新发展提供文化资源。
关于北斗应用与产业化情况,冉承其说,北斗提供全球服务以来,国家各行各业应用北斗的信心倍增,全面布局北斗产业,“北斗+”“+北斗”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北斗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